在最近播出的《令人心動的offer2》中,有一名選手出現在強者如雲的精英中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出身普通且非法學本科背景,畢業後做了一年銷售,裸辭待業決定跨專業考研,等他讀完研究生來律師事務所面試,已經快30歲了。 與此同時,在面試官眼裏,他的求職動機似乎也不夠硬氣。
他説了三點:
充當面試官的四位律師聽到他的訴説,集體陷入了沉默;有的甚至直言:“我們不是太常收到這樣的簡歷”——換句話説,現實中,類似丁輝這樣的簡歷很可能在人事那邊直接卡掉,根本不會到達他們這邊。 從第一期開始,這個有些格格不入的小夥子就有了個外號“背水輝”。
最終,他以第8名墊底的成績勉強通過了面試。 8個通過面試的年輕人將通過接下來的比拼,最終只能留下來2個。 從入職後的考核來看,丁輝表現的可圈可點。 一是帶教律師讓8個實習生給客户寫法律意見,考核要求有兩個:準時、修改少。
二是8個實習生展開辯論,4人一隊。
然而後面的考核結果卻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丁輝居然敗了! 第一個考核(出具法律意見)失敗給出的理由是:他把律師事務所名字打錯了,“君合”打成了“君和”,就這樣變成了墊底的第8名。
第二個考核(辯論賽)失敗給出的理由更讓人匪夷所思:“丁輝,你的確做得很好,也有經驗,但如果你回到剛畢業的時候,再來打辯論,會有現在這麼強嗎?如果瞿澤林努力幾年,我相信他能跟你一樣......”(這是什麼鬼邏輯?!)於是丁輝排名再次墊底! 在觀眾看來,努力奮進的丁輝,居然被評價為“用力過猛、動作變形”——這就頗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味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換句話説,丁輝非法學本科專業而且還是二本學歷,在這場精英們的遊戲裏,或許從一開始就註定輸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諮詢案例。 來訪者小孟(化名)是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畢業生,物流管理專業背景,畢業後在一家企業負責出入庫及數據統計等工作。
通過多方打聽,結合自己的情況,小孟立下了一個志向,那就是報考註冊會計師(CPA),等通過了全科考試後,再去到一些不錯的事務所應聘,從此踏上專業道路,成為一名頗受他人敬仰和尊重的審計工作者。 就這樣,小孟一邊在倉庫幹着辛苦的活兒,一邊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備考CPA,不得不説,小孟這姑娘真有毅力,經過4年的艱辛努力,終於通過了CPA的全科考試。
小孟疑惑不解,有次和一個朋友吐槽,這個做HR的朋友告訴她:“死了這條心吧,那些有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差你一個二本畢業生,儘管你通過了CPA全科考試又如何?他們要的,是根正苗紅的一本院校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 小孟心有不甘,想想自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努力備考,也終於取得了不錯的結果,如今卻無法如願轉行,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於是她前來尋求我的幫助。 事實上,小孟的困境並非個例。 在黃燈老師很火的一本書《我的二本學生》裏,作者早就指出了這類問題,那就是——
在書中,黃燈老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而來訪者小孟無疑就是這一龐大羣體中的一員:當很多知名企業或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金字塔塔尖的極少數的一羣人時,還有大量類似於小孟這樣的二本學生,被殘忍地忽視或遺忘。 那麼,對於小孟這樣的羣體來説,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第二份工作中的直屬領導(當時的財務部部長)是一個只比我大幾個月的同校師姐,而她當時的學歷並不高(大專學歷),隨着瞭解的加深,我發現這位師姐的求職思路很值得我們去思索與學習。 在談及當時她為何選擇這家公司的時候,師姐説了這麼一番話,大意是——
她思索再三,覺得自己應該去找一家初創企業,因為初創企業招人時的條件相對會寬鬆的多,而如果再結合行業前景等情況綜合分析,找到一家前景不錯的初創企業,在這樣的平台下,她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與空間,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給企業創造財務價值,隨着公司的發展,她也能很快達成升職加薪的目標。
事實證明了她當初的選擇。 這位師姐用了兩年的時間做到了財務部部長的職位,後來隨着公司的上市和業務的拓展,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了集團的財務總監。 誰説出身不好就一定會輸呢?
就算輸在職業起點怕什麼?
文中的小孟通過系統的諮詢,漸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決定按照諮詢建議與思路,有針對性地蒐集與瞭解相關行業及公司信息,再去尋找適合的機會。 時隔上次諮詢過去一年多了,如今的她已經轉型成功,在一家公司逐漸站穩了腳跟。 對《心動的offer2》裏的丁輝而言,輸了這次比賽又如何?
而對於千千萬萬想要逆襲或翻盤的二本學生們來説,我想分享一個重要的擇業理念—— 請記住,我們找公司並不單純是找一個靠山的,更不是尋求所謂“長期飯票”的。 因為一切都在變化,唯有在過程中的歷練與累積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現在沒必要卑躬屈膝“求”對方給一個offer。
唯有我們考慮得比他人更為周全與細密,我們的職場發展才可能比別人走的更好更遠。 最後,我想和你分享作者五月海子的一段話—— “一個撕裂的,搖擺的,到處裹挾着不確定性的時代,真正能夠立足腳跟的人,永遠敬畏變化,在變化中,保持初衷,向上而生。” 以上。 -關於作者- ✎ 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抖音@職場作家趙曉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