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麥芽性平,能疏肝,可以説是一味非常好的疏肝之品。也正因如此,古今諸多醫家都擅用麥芽。生麥芽疏肝之用,任何人均可。 對於生麥芽的疏肝解鬱功效,中國近代醫學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雲:“大麥芽性平,味微酸,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舒肝氣(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則無效)。 蓋肝於時為春,於五行為木,原為人身氣化之萌芽(氣化之本在腎,氣化之上達由肝,故肝為氣化之萌芽),麥芽與肝為同氣相求,故善舒之。” 故凡遇“肝鬱”的患者,張氏喜歡用生麥芽,而不用柴胡。 妙處在於:雖然他認為“升肝之藥,柴胡最效”,但對於許多患者,多表現為“肝鬱不升,胃氣不降”,對此情況,是“取生麥芽升肝,但不妨礙胃氣之下降”; 柴胡雖然能升肝,但同時也使胃氣上逆;目的之二是“取生麥芽之萌芽生髮之性,與肝木升發,具有同氣相求的作用,使肝氣鬱結宣通”; 用生麥芽的目的是“取生麥芽之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之功效,在解肝鬱的同時不忘顧護“中焦脾胃”,顧護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泉。 凡由肝鬱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慢性胃腸炎、神經官能症、乳腺病、月經不調,以及前陰疾患等,均可用生麥芽舒解之。而炒麥芽為健脾消食藥物,不具備舒肝作用。上述疾病,凡見病變部位出現痞、滿、悶、脹、下墜、疼痛,以及口苦、納差、情緒鬱悶等自覺症狀,舌苔白而不缺津者,均是生麥芽的適應症,不必猶豫。一般用量為10~30克;乳絡不通,可用60~100克。 |
|